查看原文
其他

庄子:十句话,让你活得清醒而明白!

点击蓝字关注👉 三官庙 2023-04-05


一、守好自己的本分


庄子说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;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;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,束于教也。”


不要跟井里的青蛙谈论大海,青蛙只见过眼前的一隅天地;不要跟夏天的虫子谈论冰雪,夏虫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四季;不要跟迂腐的人谈论道理,他们的教养和见识有限。


庄子了悟人生真谛,却从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。不和别人过不去,也不和自己过不去,这样就不会生闲气。


假如事事与人计较,处处不能容人,是对自己的折损。


李渔在《闲情偶寄》中写道:“略带三分拙,兼存一线痴,微聋与暂哑,均是寿身资。”禅宗有一偈,劝人放下心中挂碍:“春有百花秋有月,夏有凉风冬有雪。若无闲事挂心头,便是人间好时节。”


人生在世,各有各的缘法,务必守好自己的本分。该糊涂时就糊涂,对于层次不同的人,不必跟他计较。不管不问,不计较,方能保持身心舒畅、心情愉快。



二、换位思考,尊重不同


庄子说:“圣人和之以是非,而休乎天钧,是之谓两行。”


圣人把是与非混同起来,优游自得地生活在自然而又均衡的境界里,这就叫物与我各得其所、自行发展。


不遣是非,与世俗处。庄子不是要人们是非不分,而是说要从多个角度去看问题,从而懂得尊重不同。


有的人很喜欢吃榴莲,有的人就觉得榴莲臭不可闻。有的人喜欢吃香菜,有的人觉得香菜奇臭无比。


庄子说:“子非鱼,安知鱼之乐?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,都有不同的生活方式、兴趣爱好,面对那些自己不能理解的人或事,要以宽容的心态包容。


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场,看别人不顺眼,可能只是理解不同,角度不同。境界低的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,把自己的标准当成唯一的标准,和自己不同的就是错的。


境界高的人,懂得换位思考,理解不同,尊重不同。所以,他们很少评判别人,指摘别人。尊重不同,换位思考,这是一种智慧,更是一种修行。



三、大道至简,懂得知足


庄子说:“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;偃鼠饮河,不过满腹。”


鹪鹩在山林筑巢,林子再大,也不过占了其中一根枝条;偃鼠到黄河饮水,黄河再大,也只不过灌满自己的肚子。


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?家财万贯,日食不过三餐;广厦千间,夜眠仅需六尺。


古人说“大道至简”,生活亦应该主张“简”,舍去不必要的多余之物,以便心不为物所役,保持精神的自由,人生是一个“做减法”的过程。所谓“做减法”,是指凡事看得开、放得下,懂得知足。


“放下”不是放弃,任何东西都不要,而是要有所选择,放弃多余之物,卸掉背上沉重的负担,舍去可有可无的,留下最重要的,这既是一种解脱的心态,豁达的修为,更是一种人生智慧。



四、利用外物,不被物役


庄子说:“物物而不物于物,则胡可得而累邪。”


利用外物,而不被外物所役使,这样怎会受到牵累呢!


“物”本来就是用来“物”的,人要主导、驾驭、使用“物”,而不是被“物”所“累”、所“役”。如果“物于物”,“物”反而成了负担、累赘,人也就成了“物”的“奴”。心为物役,是一件可悲的事。


功名利禄也是“物”,骄奢淫逸、弄权贪赃则是“物于物”的一种病症。古今中外,物噬主、钱吃人、人为物役的事例不胜枚举。


被名缰利锁捆绑、被欲望蒙着眼睛、被权力牵着鼻子、被“孔方兄”抽打着推磨的人何其多也,被所谓的“功劳簿”绊倒、被享乐主义吞噬、被奢靡之风吹翻的悲剧也频频上演。


兴亡更替、沉浮载覆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:不物于物,方能常乐。



五、得而不喜,失而不忧


庄子说:“知时无止,察乎盈虚,故得而不喜,失而不忧,知分之无常也。”


知道时序是无终止的,洞察事物盈虚的道理。所以得而不自喜,失而不自悲,因为知道得失是无常的。


人要有平常心,自心如水,自性清净,以平常心看世事纷纭,看人生得失。


人都希望十全十美。其实,“人无千日好,花无百日红”。万事如意、一帆风顺、一路平安是一种良好的祝愿,只有怀着一颗平常心、抱着一种平常心态,才是人活世间的至高境界。


不如人意,就是人生。天下事没有一个“必然”的,所谓我希望要做到怎样怎样,而事实往往未必。


中国人有两句名言说:“不如意事常八九,可与人言无二三。”人生的事情,十件事常常有八九件都是不如意。


而碰到不如意的事情,还无法向人诉苦,对父母、兄弟姐妹、妻子、儿女都无法讲,这都是人生体验。


又有两句说:“十有九输天下事,百无一可意中人。”这也代表个人,十件事九件都失意,一百个人当中,还找不到一个真正的知己。


人生天地间,不可能面面俱到,因此要保持平常心态,看淡得失。人生哪能多如意,万事但求半称心。人生天地间,心态要宽松、从容、大度、豁达,坦然地面对人生,淡泊地看待荣辱得失。



六、两面三刀,警惕防范


庄子说:“好面誉人者,亦好背而毁之。”


喜好当面阿谀奉承的人,也必然喜好背地诋毁别人。


生活中常常遇到一种人,每次见面永远都摆出一副笑脸迎人的样子,当面可以把你夸上天。这种人要格外注意,因为在你背后捅刀子的人很可能就是他。


俗话说“明里一盆火,暗里一把刀”,他们当着人的面总是捡着最优美动听的话说,让听者飘飘欲仙;可是一转身就会是另一副嘴脸。


两面三刀、左右逢源的人可以在短时间里如鱼得水,混水摸鱼,但是“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”,这种人终究会被唾弃,让人“敬而远之”。



七、物质简单,精神富足


庄子说:“朴素,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。”


如果一个人能保持淳朴本性的话,那他就是这世界上最完美的人。


在庄子看来,人生的最高境界是简单质朴。一个人的境界越高,越注重精神上的满足,而非物质上的享受。


欲壑难填,人的欲望是个无底洞,试图在物质上满足自己,只能不断滑向深渊,难以自拔。控制自己的物欲,学会享受精神的富足。少一些欲望,少一些心机,多一些灵魂的自得其乐。


一个人的精神世界,如果是匮乏的,那么即便他拥有非常丰裕的物质生活,也无法幸福,相反,如果这个人精神非常富足,那么即便物质上不很充裕,依然可以怡然自乐、处事不惊。 



八、人贵自知,方得富贵


庄子说:“汝不知夫螳螂乎?怒其臂以当车辙,不知其不胜任也,是其才之美者也。”


螳螂用力去挡车,但是却挡不住,它不知道自己挡不住,这主要是因为它过分高估自己了。


人贵有自知之明。一分本事一分银,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,自己心里要清楚。当下的境遇是自己的能力使然?还是同行的吹捧?还是平台的高度?


老子说: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看到自己的长处短处,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,这样才不会误判形式,遭遇人生的滑铁卢。


狂妄自大不可取,妄自菲薄也不能有。不能高估自己,也不要低估自己。了解自己,认识自己,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、不能做什么,该做什么、不该做什么。



九、事不可为,顺其自然


庄子说:“自事其心者,哀乐不易施乎前,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,德之至也。”


内心修养很高的人,不管什么境遇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心境;如果事情无法挽回,他们总能安于天命,这是德性修养的极点。


人力有时尽,有时候,人生总会遭遇难以掌控、无可奈何的事情。这时候,不要求全责备。尽人事,听天命。


只要自己问心无愧,就应该坦然接受。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人生本就是起起落落。要学会改变心境,随遇而安。



十、看轻自己,方不迷失


庄子说:“以瓦注者巧,以钩注者惮,以黄金注者殙。”


当一个人用瓦做赌注时,技艺可以发挥得相当好,而用钩之类价值较大的东西下注时,就缩手缩脚了,一旦改用黄金做赌注,则大失水准。


庄子用赌博来说明道理,在赌博的过程中,如果用砖瓦等贱物作为赌注,因为赌注小,所以心里轻松,因此能正常发挥,常能巧中。


以带钩为赌注的,赌注稍微贵重了,就会患得患失,也就难免被自己的得失心所干扰,因怕输掉而担心,所以处处缩手缩脚。


当以黄金为赌注的时候,因金价昂贵,得失心已经被抬到了最高处,这就会惶惶不可终日,心中便很慌乱无主,屡屡出现昏招,甚至有可能崩溃。


人生也是如此,当你把自己看的太重,对自己要求太高的时候,其实你心里就非常紧张,害怕出错,这时候一个小错误可能就让你不知所措,最终败下阵来。


当你把自己看轻,告诉自己,只要尽力就好,反而没有了压力,更能灵活自如,更自由地表达自我,甚至有可能超常发挥,效果反而超出自己的预期。


生活中,只有把自己看轻,才能卸下枷锁,轻装上阵。



《周易》中,暗藏的十大生活智慧!

《道德经》智慧,忍辱不辩,寡言不争!

读《清静经》,你知道其中的关键字是哪一个吗?

《太上感应篇》:我们真的可以续命吗?

厉害了!《道德经》的修道思想和方法被总结成了三句话!

修行:道在身中,不生不灭!

修行多年还是“黑户”?道教一直有一份命籍的生死档案!

修道,是一件最朴素的事情!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